10月22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内交流氛围热烈,“进解优促”面对面——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专场活动在此举行。此次活动是成都深入贯彻“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要求的关键举措,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搭建政企高效沟通桥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活动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与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30余个市级部门及区(市)县相关负责同志,还有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代表,以及7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企事业单位代表共同参会。
15家企业轮番建言
部门现场回应诉求
活动伊始,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首先介绍成都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成都汽车产业成绩亮眼,不仅实现规模稳步增长,更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中取得突破,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后的企业困难问题交流解答环节,15家企业代表依次“掏心窝”发言,聚焦生产经营中的“急难愁盼”提出具体诉求。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刘青娥提到,公司新能源电机产量自今年下半年起快速增长,但新产品试制验证周期长,且企业自身实验能力有限,多数测试需委托成都乃至四川以外的机构完成,既耗时又增加成本,希望政府牵头整合资源,推动汽车电机相关验证实验资源共享。
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成都分公司总经理高解放表示,企业明年9月将推出捷达品牌全系新能源产品,希望成都市各级政府在符合国家统一大市场与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协助推荐产品进入政府公共采购目录及网约车平台。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政企事务总监王卫则提出两项诉求,一是希望成都继续出台新能源产业升级发展政策,二是盼政府搭建平台,助力企业加大“本地造”产品宣传力度。此外,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希望推动高精度北斗定位技术人才聚集与成果转化,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则聚焦海外出口,期待政府在金融支持与物流成本优化上出台政策,帮助内陆企业与沿海企业形成公平竞争环境。
针对企业诉求,市经信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逐一给出针对性回应。市经信局明确将研究新能源产业升级政策,交通局与市口岸物流办则针对物流、出口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多数企业对回应表示“问题有了着落”。对于现场暂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明确将牵头建立台账,标注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形成“收集—转办—协调—督办—反馈”的全闭环管理,确保企业合理诉求不落空。
“1+7+365”服务体系
共性问题闭环管理
本次活动是成都深化“1+7+365”服务机制、践行“链长周周进、局长天天进”工作要求的生动实践。所谓“1+7+365”机制,“1”即本次线下专场活动,作为政企沟通的重要起点;“7”是即将启动的汽车产业链企业诉求“攻坚周”,将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集中收集、办理企业问题;“365”则是全年无休的常态化服务,通过完善问题闭环机制,实现对企业的“陪伴式”服务。
从活动组织细节来看,此次专场通过网上公开发布通知、企业自主报名的方式召集参与方,最终70余家企业踊跃参会。座次安排上特意穿插企业与政府部门代表,最大化方便双方即时沟通,处处体现“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思路。在随后的产业建言献策环节,行业智库、协会、企业及属地政府代表围绕技术前沿、市场应用、生态构建、区域布局等话题展开讨论,提出的真知灼见为成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拓宽了思路,凝聚了共识。
当前,成都正加快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新质生产力,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产业之一,其转型发展关乎全市工业经济未来。此次“进解优促”专场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彰显了成都政企协同、共促发展的决心。随着“1+7+365”机制的落地,以及政企沟通渠道的持续畅通,成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望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中加速突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能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