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天府之国”的中心,有着世界罕见的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的历史特征。前316年,秦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前311年,仿秦制重建城垣,为有文献记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始,迄今已有2300多年。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蓉城”,简称“蓉”。1921年始设市政筹备处,1928年正式设市。
2020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7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 5418.5 亿元,增长 4.8%;第三产业增加值 11643.0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45.1%、52.2%。三次产业结构为3.7∶30.6∶65.7。
2020年,成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1130.4亿元,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8.0亿元,增长7.5%。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538.9亿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2925.9亿元,增长0.8%。
2020年,成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26.3%;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2.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3%。重点区域投资较快增长,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东进”区域完成投资分别增长15.0%、8.4%。
2020年,成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0.5%。
2020年,成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75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93元,增长5.9%;其中工资性收入28825 元,增长 6.7%;经营净收入 4658 元,下降 1.8%;财产净收入 4886 元,增长 4.4%;转移净收入 10224 元,增长 8.3%。人均消费性支出 28736 元,下降 3.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432 元,增长 8.5%。其中工资性收入 13088 元,增长 7.3%;经营净收入 6602 元,增长 11.1%;财产净收入 2529 元,增长 8.5%;转移净收入 4212 元,增长 8.2%。人均消费性支出 18501 元,增长 5.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1.84,比上年缩小0.04。
2021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1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114.3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3219.9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28.6%和69.4%。三次产业结构为2.9∶30.7∶66.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622元,增长6.7%。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72.9亿元,增长1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5.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37.6亿元,增长3.6%。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5288.2亿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3275.9亿元,增长1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7%;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4.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1%。重点区域投资较快增长,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东部新区完成投资分别增长16.3%、20.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5%,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3%,医疗保健类上涨2.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2%,食品烟酒类下降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